跳到主要內容

世界戲劇日3月27日


世界戲劇日:開幕

從巴黎到赫爾辛基到柏林:3月27日,全世界超過100個國家都在慶祝世界戲劇日。在當今多難多危的世界,戲劇的作用更顯重要。
Griechenland Dionysostheater auf der Akropolis Athen (Imago/Andreas Neumeier)
狄俄倪索斯劇場(Theatre of Dionysus)是希臘雅典的一個露天劇場,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劇場之一。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個想法來源於芬蘭:1961年,芬蘭人在維也納第九屆世界歌劇會議上建議推出世界戲劇日,該建議得到了各方的積極響應。並以全票通過把3月27日巴黎"國際戲劇節"開幕的這一天定為世界戲劇日。在剛剛開始的一年裡就推出了許多特別節目和人氣很旺的公共活動--而且是在當時全世界的許多國家都還沒有設立國際戲劇協會中心(ITI)的時候。
開放日和獎項
德國各地的劇院都會在"開放日"這一天向觀眾打開大門,讓他們瞭解光彩奪目的劇院後台是什麼樣子。同時也會為一位戲劇界的傑出人物頒发沒有獎金的獎項:2017年的獲獎者是戲劇導演及作家洛能(Yael Ronen),
國際戲劇協會德國中心的網頁上寫著:"跨文化的貫穿連通是戲劇的立命之本"。這也是戲劇創作者深刻理解,並且從第一個世界戲劇日開始,就通過精選的代言人向全球獻辭的內容。國際知名的戲劇界專業人士包括科克托(Jean Coteau)、米勒(Arthur Miller)、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 聶魯達(Pablo Neruda)以及哈維爾(Václav Havel)都曾應國際戲劇協會的邀請,留下過他們關於戲劇在社會中會究竟可以發揮何種作用的思考。

2018年的獻辭人包括來自科特迪瓦的萊京(Werewere Liking)、黎巴嫩的芝比勃(Maya Zbib)、印度的巴亞其(Ram Gopal Bajaj)、英國的邁克伯尼(Simon McBurney)和墨西哥的貝爾曼(Sabina Berman)。他們的獻詞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刊登在國際戲劇協會的主頁上,其中包括芝比勃的這段話:"通過敘事的功力和想像力,我們從戲劇中可以用另一種眼光看待他人和這個世界。在冷漠和排斥橫行的時代,戲劇為共同思考提供了一種空間。"---黎巴嫩的芝比勃(Maya Zbib)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Dec. 1:James Baldwin

James Baldwin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mes_Baldwin James  Arthur "Jimmy"  Baldwin  (August 2, 1924 – December 1, 1987) was an American writer and social critic. His essays, as collected in Notes of a Native Son (1955), explore palpable yet unspoken intricacies of racial, sexual, and class distinctions in Western societies, most notably in mid-20th-century America. Some of  Baldwin's  essays are book-length, including The Fire Next Time (1963), No Name in the Street (1972), and The Devil Finds Work (1976). An unfinished manuscript ... ‎ James Baldwin (disambiguation)  · ‎ Category:Novels by James ...  · ‎ Giovanni's Room ジェイムズ・ボールドウィン - Wikipedia https://ja.wikipedia.org/wiki/ジェイムズ・ボールドウィン ジェイムズ・アーサー・ ボールドウィン ( James  Arthur  Baldwin 、1924年8月2日 - 1987 年11月30日)はアメリカ合衆国の小説家、著作家、劇作家、詩人、随筆家および公民権運動家である。代表作に『山にのぼりて告げよ』がある。  ボールドウィン の著作の大半は20世紀半ばのアメリカ合衆国における人種問題と性の問題を扱ってお...

Aug. 19:Ogden Nash. The 2017 Summer Universiade

Frederic Ogden Nash was an American poet well known for his light verse, of which he wrote over 500 pieces. With his unconventional rhyming schemes, he was declared the country's best-known producer of humorous poetry.  Wikipedia Born :  August 19, 1902,  Rye, New York, United States Died :  May 19, 1971,  Baltimore, Maryland, United States Full name :  Frederic Ogden Nash Movies :  The Wizard of Oz ,  The Shining Hour ,  The Feminine Touch ,  The Firefly Quotes Candy Is dandy But liquor Is quicker. You are only young once, but you can stay immature indefinitely. To keep your marriage brimming, With love in the loving cup, Whenever you're wrong, admit it; Whenever you're right, shut up. Poet Frederic Ogden Nash was born in Rye, New York on this day in 1902. "The Hippopotamus" by  Ogden Nash Behold the hippopotamus! We laugh at how he looks to us, And yet in mome...

Dec. 24: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天聲人語 耶路撒冷與威脅

天聲人語 耶路撒冷與威脅 January 7, 2018 位於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區雷馬拉(Ramallah)近郊。巴勒斯坦的年輕人們在此進行大規模的抗議活動,除了燃燒輪胎等,也與以色列治安當局發生衝突=攝於2017年12月7日(渡邊丘)   這是發生在2009年、村上春樹獲頒以色列文學獎「耶路撒冷獎」時的事情。據了解,當時有許多人勸阻他「別出席頒獎典禮」。以色列軍隊的攻擊日益加劇,許多巴勒斯坦人民為此喪失性命。若領取這個獎項,恐怕相當於認同以色列的軍事活動。   即便如此,村上還是遠赴參加,並在演講中批評以色列。他在演講中提到:「假設有高聳的牆壁,以及擲牆破碎的雞蛋,我永遠會站在雞蛋那方。」顯而易見,所謂的雞蛋,指的是遭武力摧毀、燒毀的人民;而牆壁指的則是以色列軍方。   以色列於1948年宣布建國以來,有70萬名巴勒斯坦人逃離家鄉成了難民。而背離悲劇的一方,選擇站在堅固高牆那方的,便是川普總統的態度。   川普總統將猶太教及伊斯蘭教的聖地耶路撒冷,承認為以色列首都。甚至威脅表示,將可能對在聯合國決議中譴責此舉的國家中止援助。即使是商業貿易也過於無情。別說是為了調停中東和平,不如說是在攪局。   外界始終認為,美國的強項不僅是軍事及經濟上的力量,還有文化及價值觀等軟實力。提倡此論點的政治學者約瑟夫·奈爾指出:「並非動用威脅或金錢力量,而是自然拉攏對方,獲得所追求的事物之能力。」這番議論成立之時的光景令人懷念。   隨著外界對川普的抗議,迄今已有1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若非總統的輕舉妄動及妄言,這些人命將不會殞落。   原文刊載於2017年12月24日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died in London, England on this day in 1863 (aged 52). "The world is a looking-glass, and gives back to every man the reflection of his own face. Frown at it, and it will in turn look sourly upon you; laugh at it and with it, and it is a jolly k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