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8, 2018的文章

3月28日 高爾基:文學和政治的矛盾體

高尔基:文学和政治的矛盾体 link 有圖 高爾基:文學和政治的矛盾體 馬克西姆‧高爾基在他的文學和戲劇作品中生動刻畫了俄羅斯社會百態。但是和列寧之間的友誼以及後來的前蘇聯模範作家身份,給他的形象蒙上了一層陰影。3月28日是高爾基誕辰150週年。 高爾基資料圖片 DW.COM (德國之聲中文網)《母親》、《夏天》和《克裡姆‧薩姆金的一生》是高爾基最著名的長篇小說代表作。而他的戲劇作品《底層》、《小市民》和《太陽的孩子們》也是享譽世界文壇。此外他還創作了不計其數的短篇小說,展現了在十月革命之前和之後的俄羅斯/前蘇聯社會生活。其實高爾基只是這位作家的筆名,他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1868-1936),出身貧寒。他從小自學成才,自立更生,連筆名馬克西姆‧高爾基翻譯過來都是"苦命人"的意思。 然而,高爾基是一個復雜、多面的人物,斯拉夫語言文學退休教授科尼格(Armin Knigge)堅信,"高爾基是一個矛盾和成見的混合體"。他說:"高爾基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樣的經典巨匠,但也是世界文壇上的重要角色。"科尼格不僅僅是高爾基文學的研究者,同時也是對這位作家充滿了敬仰。最吸引他的是高爾基的語言運用能力,他把高爾基的作品稱贊為"俄羅斯眾生肖像展"。他認為高爾基是一位對人充滿尊敬之心的高明的觀察者,其文學構思水準堪稱與德國大作家托馬斯‧曼比肩。2006年起,科尼格教授就專門為高爾基開設了一個部落格網頁"不為人所知的高爾基"(Der unbekannte Gorki)。 高爾基曾經在莫斯科的裡亞布申斯基別墅居住數年,這裡如今是高爾基故居博物館。 革命的詩人 高爾基的150週年誕辰,和俄羅斯總統大選時間十分接近。科尼格認為,"普丁以可以預見的77%得票率再次當選以及被刻意營造出全民節慶氣氛的這場選舉"再次把一些老問題重新提了出來。他在部落格上寫道:"為什麼在沙皇被推翻一個世紀之後,俄羅斯人的思維仍然帶有濃厚的王朝和家族統治色彩?為什麼'自由'和'民主'在俄羅斯聽起來更像是罵人的話?" 可以肯定的是,高爾基的形象是在觀察者的眼中誕生的。這個在1901年聖彼得堡學生示威被暴力鎮壓之後寫下《海燕之歌》的...

世界戲劇日3月27日

世界戲劇日:開幕 從巴黎到赫爾辛基到柏林:3月27日,全世界超過100個國家都在慶祝世界戲劇日。在當今多難多危的世界,戲劇的作用更顯重要。 狄俄倪索斯劇場(Theatre of Dionysus)是希臘雅典的一個露天劇場,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劇場之一。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個想法來源於芬蘭:1961年,芬蘭人在維也納第九屆世界歌劇會議上建議推出世界戲劇日,該建議得到了各方的積極響應。並以全票通過把3月27日巴黎"國際戲劇節"開幕的這一天定為世界戲劇日。在剛剛開始的一年裡就推出了許多特別節目和人氣很旺的公共活動--而且是在當時全世界的許多國家都還沒有設立國際戲劇協會中心(ITI)的時候。 開放日和獎項 德國各地的劇院都會在"開放日"這一天向觀眾打開大門,讓他們瞭解光彩奪目的劇院後台是什麼樣子。同時也會為一位戲劇界的傑出人物頒发沒有獎金的獎項:2017年的獲獎者是戲劇導演及作家洛能(Yael Ronen), 國際戲劇協會德國中心的網頁上寫著:"跨文化的貫穿連通是戲劇的立命之本"。這也是戲劇創作者深刻理解,並且從第一個世界戲劇日開始,就通過精選的代言人向全球獻辭的內容。國際知名的戲劇界專業人士包括科克托(Jean Coteau)、米勒(Arthur Miller)、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 聶魯達(Pablo Neruda)以及哈維爾(Václav Havel)都曾應國際戲劇協會的邀請,留下過他們關於戲劇在社會中會究竟可以發揮何種作用的思考。 2018年的獻辭人包括來自科特迪瓦的萊京(Werewere Liking)、黎巴嫩的芝比勃(Maya Zbib)、印度的巴亞其(Ram Gopal Bajaj)、英國的邁克伯尼(Simon McBurney)和墨西哥的貝爾曼(Sabina Berman)。他們的獻詞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刊登在國際戲劇協會的主頁上,其中包括芝比勃的這段話:"通過敘事的功力和想像力,我們從戲劇中可以用另一種眼光看待他人和這個世界。在冷漠和排斥橫行的時代,戲劇為共同思考提供了一種空間。"--- 黎巴嫩的芝比勃(Maya Zb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