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1月13日: Jan Brueghel the Elder,James Joyce, 周有光,蔣經國





James Joyce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mes_Joyce

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 (2 February 1882 – 13 January 1941) was an Irish novelist, short story writer, and poet. He contributed to the modernist avant-garde and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important authors of the 20th century. Joyce is best known for Ulysses (1922), a landmark work in which the episodes of Homer's Odyssey are paralleled in a variety of literary styles, perhaps most prominently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Other well-known works are the ...

蔣經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蔣經國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中國國民黨總裁及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的兒子,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總統,至1988年逝世為止),同時也是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 ...


Google 沒有忘記他:
美國之音的報導:
https://www.voachinese.com/a/voanews-google-20…/4206232.html
“賽先生姍姍來遲,德先生沒有拿到簽證。” ---周有光
香港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梁文道先介紹了周有光的《朝聞道集》,這是周有光就日常過眼的書刊材料,摘要整理編輯而成,可說是他的讀書日知錄。接著又介紹《周有光百歲口述》,這是由南方週末的李懷宇執筆的。
梁文道說,在《百歲口述》中,周有光談到《朝聞道集》書中一篇《蘇聯歷史劄記》當年投稿出去的事:”結果人家一看,就說這篇文章我們不敢登。他說為什麼不敢登呢?這都是公開的蘇聯的材料。他們說,你把它結合起來就變成集束炸彈!”
在書中,周有光如是說:“瞭解自己的祖國最難,因為歷代帝王歪曲歷史,掩蓋真相。考古不易,考今更難。蘇聯是新中國的原型,中國改革開放,略作修正,未脫窠臼。”
“蘇聯一共幾十年的歷史,所以介紹蘇聯的書籍都是長篇大論,他希望我這篇文章不超過一萬字。我就把幾十年的歷史壓縮,把最基本的東西寫出來,沒有添加評論。《蘇聯歷史劄記》裡完全講的是事實,比如,我把蘇聯的幾個領導人“排排隊”,講講他們執政和下臺的情況。蘇聯領導人不是死了下臺就是政變下臺,這就說明蘇聯有問題了。國家的領導人終身制是不行的。老了,沒有精力,並且任職時間一長就有種種問題。因為政變下臺,這個制度也是封建社會皇帝的做法。當然,我沒有評論,我是寫出來讓別人去評論。在書中,我就寫了幾句敘述性的話,看的人自然明白。我用諸如此類的寫法,在很短的文章裡,實際上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問題。”
《蘇聯歷史劄記》的片段內容:
“1991年12月25日晚,莫斯科,摩天大廈‘蘇聯’傾倒了。不是風吹倒的,不是雨淋倒的,更不是雷電擊倒的,而是它自己年老衰竭而自然傾倒的。奇怪的是,它倒下之後,沒有在地上濺起絲毫的塵土。這是老年人自願的安樂死,萬籟無聲,沒有哭泣的葬禮。”
(集束炸彈,是將小型炸彈集合成一般空用炸彈的型態,利用數量的特性,增加涵蓋面積和殺傷範圍。)
2011年,邵燕祥賀周有光生日詩:
百岁猶欣放眼宽,
羊皮貝葉好同参。
虚诳早破良知在,
数据频更天网传(天网指互联网)。
文化溯源如指掌,
菁华融汇望团圞。
潮来海上生明月,
万里谁人不樂觀?


周有光は、中国の経済学者、言語学者。漢語拼音方案の策定とその普及にかかわった。非常に長命で、百歳をこえてからの政治批判でも知られた。本名は周耀平。ウィキペディア
生年月日: 1906年1月13日
死亡: 2017年1月14日, 中華人民共和国 北京市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Dec. 1:James Baldwin

James Baldwin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mes_Baldwin James  Arthur "Jimmy"  Baldwin  (August 2, 1924 – December 1, 1987) was an American writer and social critic. His essays, as collected in Notes of a Native Son (1955), explore palpable yet unspoken intricacies of racial, sexual, and class distinctions in Western societies, most notably in mid-20th-century America. Some of  Baldwin's  essays are book-length, including The Fire Next Time (1963), No Name in the Street (1972), and The Devil Finds Work (1976). An unfinished manuscript ... ‎ James Baldwin (disambiguation)  · ‎ Category:Novels by James ...  · ‎ Giovanni's Room ジェイムズ・ボールドウィン - Wikipedia https://ja.wikipedia.org/wiki/ジェイムズ・ボールドウィン ジェイムズ・アーサー・ ボールドウィン ( James  Arthur  Baldwin 、1924年8月2日 - 1987 年11月30日)はアメリカ合衆国の小説家、著作家、劇作家、詩人、随筆家および公民権運動家である。代表作に『山にのぼりて告げよ』がある。  ボールドウィン の著作の大半は20世紀半ばのアメリカ合衆国における人種問題と性の問題を扱ってお...

Aug. 19:Ogden Nash. The 2017 Summer Universiade

Frederic Ogden Nash was an American poet well known for his light verse, of which he wrote over 500 pieces. With his unconventional rhyming schemes, he was declared the country's best-known producer of humorous poetry.  Wikipedia Born :  August 19, 1902,  Rye, New York, United States Died :  May 19, 1971,  Baltimore, Maryland, United States Full name :  Frederic Ogden Nash Movies :  The Wizard of Oz ,  The Shining Hour ,  The Feminine Touch ,  The Firefly Quotes Candy Is dandy But liquor Is quicker. You are only young once, but you can stay immature indefinitely. To keep your marriage brimming, With love in the loving cup, Whenever you're wrong, admit it; Whenever you're right, shut up. Poet Frederic Ogden Nash was born in Rye, New York on this day in 1902. "The Hippopotamus" by  Ogden Nash Behold the hippopotamus! We laugh at how he looks to us, And yet in mome...

Dec. 24: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天聲人語 耶路撒冷與威脅

天聲人語 耶路撒冷與威脅 January 7, 2018 位於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區雷馬拉(Ramallah)近郊。巴勒斯坦的年輕人們在此進行大規模的抗議活動,除了燃燒輪胎等,也與以色列治安當局發生衝突=攝於2017年12月7日(渡邊丘)   這是發生在2009年、村上春樹獲頒以色列文學獎「耶路撒冷獎」時的事情。據了解,當時有許多人勸阻他「別出席頒獎典禮」。以色列軍隊的攻擊日益加劇,許多巴勒斯坦人民為此喪失性命。若領取這個獎項,恐怕相當於認同以色列的軍事活動。   即便如此,村上還是遠赴參加,並在演講中批評以色列。他在演講中提到:「假設有高聳的牆壁,以及擲牆破碎的雞蛋,我永遠會站在雞蛋那方。」顯而易見,所謂的雞蛋,指的是遭武力摧毀、燒毀的人民;而牆壁指的則是以色列軍方。   以色列於1948年宣布建國以來,有70萬名巴勒斯坦人逃離家鄉成了難民。而背離悲劇的一方,選擇站在堅固高牆那方的,便是川普總統的態度。   川普總統將猶太教及伊斯蘭教的聖地耶路撒冷,承認為以色列首都。甚至威脅表示,將可能對在聯合國決議中譴責此舉的國家中止援助。即使是商業貿易也過於無情。別說是為了調停中東和平,不如說是在攪局。   外界始終認為,美國的強項不僅是軍事及經濟上的力量,還有文化及價值觀等軟實力。提倡此論點的政治學者約瑟夫·奈爾指出:「並非動用威脅或金錢力量,而是自然拉攏對方,獲得所追求的事物之能力。」這番議論成立之時的光景令人懷念。   隨著外界對川普的抗議,迄今已有1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若非總統的輕舉妄動及妄言,這些人命將不會殞落。   原文刊載於2017年12月24日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died in London, England on this day in 1863 (aged 52). "The world is a looking-glass, and gives back to every man the reflection of his own face. Frown at it, and it will in turn look sourly upon you; laugh at it and with it, and it is a jolly kind...